線上文物特展
清初期仿明藏傳銅鎏金四臂觀音及脅侍菩薩組像
時代: 清朝初期 (西元1644-1796)
尺寸: 高度:約101 cm
長度:約 69 cm
寬度:約25 cm
質地: 銅鎏金
數量: 1

     

此件為清初期仿明藏傳銅鎏金四臂觀音及脅侍菩薩組像,此法像以捲型烏巴拉花連接三個蓮座及蓮座上的四臂觀音與兩位脅侍,造型特殊。

法像皆頭戴五片式髮冠、長髮披肩,中央四臂觀音髮髻上化佛,臉部圓潤、輪廓簡潔、耳垂長,耳戴圓璫,眼瞼微微低垂呈現思考狀,目光悠遠,眉線高聳相連,雙眉中央有白毫,鼻子高聳,符合滿人臉部特徵,頭部比例稍大,符合清朝初期法像特徵,配戴簡潔的瓔珞珠寶。

中央四臂觀音著披肩式天衣和褲裙,上衣邊緣和褲裙邊緣皆以捲草花卉為飾,法像右上、左上手共同置於胸前捧摩尼寶珠,右下手持繩索、左下手持烏巴拉花,法像雙手有彩帶纏繞,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左右脅侍內側手撐蓮花,外側手置於屈起的膝上,自在安座於蓮花座上,蓮花座蓮瓣是單圈U型內蓮瓣、蓮瓣前端平,是清朝初期常見的蓮瓣形式,法像以捲型烏巴拉花連接,捲型烏巴拉花前方有度母像,整體法像安座於山型座上,底蓋遺失。

整件胎體有銅胎之氧化效應,胎體微薄,和現代較死沉的銅胎不同,鎏金色澤較偏亮黃色,是清朝初期標準的鎏金方式與銅胎。此件鑄造方式是標準大型脫蠟法,局部有沙孔,紋飾細膩,法像耳環與彩帶是鑄造完成後熔接,局部有老熔瘤經手工修飾痕跡,符合清朝初期手工製作工藝,因年代久遠局部有修補痕跡。

中央四臂觀音蓮座上方有楷書「大明○○年施」銅胎印款,印款與法像本身一起鑄造完成。此件雖有「大明○○年施」印款,但綜合胎體、紋飾和鎏金色澤等法像特徵,此件是大型、造型特殊且精緻的清初期仿明藏傳銅鎏金四臂觀音及脅侍菩薩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