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文物特展
南宋影青瓷(青白瓷)自在觀音
時代: 宋朝時期(西元960-1279)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約61 cm 
長度:約34 cm
寬度:約27 cm
質地: 瓷器
數量: 1件

此件為宋朝影青瓷(青白瓷)水月觀音,製作時先為觀音整體塑型,將髮冠、衣服紋飾、瓔珞等以貼花方式製作,再以澆釉方式來施釉,局部有釉水沉積現象,釉水分布不均,釉色偏天青色,青中微帶白、白中閃青,是標準宋朝時期影青釉色系,與元朝時期呈色偏灰白的影青釉色系不同,釉面有天然雜質痕跡。

法像耳朵有兩個小孔、底部有一孔,是於柴窯燒時排出空氣使用,避免胎體因高溫龜裂。法像頭戴花蔓冠,花蔓冠完全遮蓋髮髻,長髮披肩,頭微上仰,臉型較長、兩頰豐腴,耳垂肥厚戴水滴型耳飾、線條圓潤,神態淡然安詳,眼瞼低垂呈思考狀,眉心中央有白毫,鼻子小巧秀氣,唇微抿,嘴角若有若無的淺笑,肩膀寬厚、身形威嚴安祥。

此件水月觀音著一件式天衣,衣飾拘謹保守、外露肌膚少,胸前瓔珞珠寶簡單樸素、呈U型和I型排列,衣裙下方有多點放射狀瓔珞裝飾,右手掌朝下置於右膝上,左手下垂自然放於座上,衣紋皺摺規律,露雙足,右腳屈起座於座上,左腳自然下垂,呈自在坐姿。

宋朝時期湖田窯製作影青瓷的工藝尚處於初始階段,釉色、雕塑的立體感和動態感,和元朝時期相比都較拘謹。宋朝時期製影青瓷常用的胎土是麻昌土和高嶺土混合之二元配方土,土質較鬆,局部有縮釉現象,足底露胎處為砂底呈現出標準的火石紅,全身開片、土沁,可知此件為出土後傳世,但法像整體保存完整。此件宋朝影青瓷(青白瓷)水月觀音,為少有且保存良好的宋朝時期影青瓷觀音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