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文物特展
北齊響堂山石窟彩繪菩薩佛首
時代: 北齊時期(西元550-57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底座):61.5 cm
底座長:32 cm 
底座寬:31.3 cm
質地: 石灰岩
數量: 1件

此件為北齊響堂山石窟彩繪菩薩佛首,響堂山石窟又稱響堂寺石窟,由北齊皇室開始造像,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石窟內大量佛首被破壞輾轉流落海外。北齊佛首講究圓潤的美感,此件整個頭部的輪廓呈圓弧形結構,肉髻用圓刀雕法為立體凸型,符合北齊時佛首的特徵。此件髮髻為光身,髮冠上以蓮座、捲葉和摩尼寶為飾,符合響堂山石窟北齊佛首的特徵及紋飾。佛首臉部出現非常多的漢人特點,臉部圓潤、輪廓簡潔,眼睛半開、眼臉微微低垂,眉線平弧,與唐朝上挑、尖弧型的眉型不同,此件鼻頭較高,與唐朝時期佛首鼻頭較塌、鼻翼有肉的鼻型相異,嘴線自然柔美、超過鼻翼,嘴角若有若無地淺笑,富有彈性的起伏,尤其嘴部上唇為珠唇,與北魏時期佛首線條較硬的嘴型不同,唐朝時期佛首雖也為珠唇,但唇不超過鼻翼,此件北齊佛首耳垂微過下顎,符合北齊佛首之重要特徵。當時造像都就地取材,響堂山石窟為帶有較多雲母岩的石灰岩,佛首上可見雲母岩的生長紋,石材非常細膩、適宜精雕細刻,此佛首整體有圓刀雕痕,尤其臉部和髮冠部分圓刀痕跡明顯,工藝十分精美。此件髮冠和耳朵部分有色彩的殘留,可見原先有經過彩繪,因年代久遠或人為破壞掉色。佛首臉部表面、髮冠有大量土沁,有風化、鈣化之現象,綜合判斷鑑定此件為北齊響堂山石窟彩繪菩薩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