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文物特展
明中期(宮廷)銅鎏金三寶聖佛
時代: 明朝中期(西元1487-156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約50/49.5/48.5 公分
重量: 6,475/7,115/6,840 g
質地: 銅鎏金
數量: 3
此組為明中期(宮廷)銅鎏金三寶聖佛,有釋迦牟尼佛、寶勝如來佛與藥師佛
 
法像頭頂有摩尼珠,漩渦型螺髮,臉型偏方、頭部比例較大、耳垂長過下巴,眉心有白毫,眼瞼低垂呈思考狀,身形沉穩端正,上半身面積較大,衣著是半披式僧衣,右肩未完全袒露,而是被袈裟覆蓋,
釋迦牟尼佛雙手持說法印,寶勝如來佛持寶勝如來印,藥師佛右手下垂置於膝上、左手掌心向上托藥缽,三件法像皆雙腳盤腿腳掌朝上安坐,底部平。
 
背板最外圍是標準明朝中期火焰紋,雙邊底部有魑龍紋,上有香草海象紋,海象上方有標準明朝中期靈芝捲葉紋,背板中央有護持佛法的大鵬金翅鳥,兩側有隨侍仙女,背板上之紋飾皆為標準明朝中期宮廷的紋飾。
 
蓮座分為三層,最上方為仰覆式蓮座,中間開光部分中心是標準明朝中期的雙龍搶珠紋飾,左右有象紋,兩側是相對的象紋,最下層開光內是蓮花紋,蓮座層層堆疊、做工細緻精美,底部中央有十字蓮花金剛杵,底部可開啟。
 
此組銅胎都是外面先鎏金再以古法浸保護蠟,保護鎏金避免氧化,因此胎體保存完美,只有些微因年代久遠氧化現象,以及小部分鎏金脫落,與清朝銅鎏金相比,胎體重,也和現代較死沉的銅胎不同,鎏金色澤偏暖黃色,是明朝中期標準的鎏金方式與銅胎。此組鑄造方式是標準中型脫蠟法,局部有微細沙孔,紋飾細膩,與現代用鑄造範沙法製作,光身或紋飾較少的製作方式截然不同。此組法像整體有老包漿現象,手感溫潤。此組是中型、少有精美的傳世明朝中期(宮廷)銅鎏金三寶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