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文物特展
時代: 北齊時期 (西元550-57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背板):99 cm 長度:32 cm
寬度:20.5 cm
質地: 漢白玉(大理石)
數量: 1
北齊(近似龍興寺窖藏)漢白玉釋迦牟尼佛
像臉部兩頰豐腴、線條圓潤,神態淡然安詳,眉微上挑、眼窩深,眼睛細長、眼瞼微微低垂為眯縫眼,耳垂下垂幾乎與下顎齊平、呈現圓扁形
時代: 北齊時期 (西元550-57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背光):175 cm 長度:40 cm 寬度:38 cm
質地: 石灰岩
數量: 1
北齊(近似龍興寺窖藏)貼金彩觀世音菩薩
法像臉部兩頰豐腴、線條圓潤,整個頭部的輪廓呈圓弧形結構,肉髻呈現平緩凸起
時代: 北齊時期 (西元550-57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座):81 cm 底座高:17 cm
底座長:43 cm 底座寬:41 cm
質地: 花崗岩
數量: 1
北齊(近似龍興寺)菩薩佛首
髮髻為光身,髮冠為圓桶型,髮冠上以佛祖、捲葉為飾,髮冠中央之佛祖袒胸、著類似敷達雙肩下垂式的佛衣,符合北齊時期佛首的特徵及紋飾。
時代: 唐朝時期(西元618-90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約78/79 cm 長度:約26/28 cm
寬度:約26/28 cm 重量:約40 kg
質地: 漢白玉(大理石)
數量: 1組2件
唐朝漢白玉(近似河北修德寺)文殊普賢菩薩立姿法像
法像臉型偏方O型臉,豐滿而福氣相,神態嫵媚、五官細緻,眼睛細長、細眉如彎月,以漢白玉表現法像皮膚的豐腴細膩
時代: 北宋時期(西元960-112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座):約62 cm 寬度:約27 cm
質地: 灰紅砂岩
數量: 1
北宋大足石刻菩薩佛首
佛首臉部兩頰微豐腴、線條圓潤,近似鵝蛋臉,整個頭部的輪廓呈圓弧形結構,髮髻高聳,符合北宋時期佛首的特徵。
時代: 清朝中期 (西元1735-1796)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座):約90 cm 長度:約40 cm
寬度:約15 cm 重量:約45 kg
質地: 新疆白玉山料
數量: 1
清中期立體圓雕新疆白玉大日如來佛
法像肉髻平緩、中央有髻珠,為螺髮,臉部兩頰豐腴、耳垂肥厚如珠,耳垂長過下顎、線條圓潤
時代: 東漢至三國時期 (西元25-280)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12 cm 長度:14.5 cm
寬度:8 cm 重量:820 g
質地: 高古青銅錯金銀
數量: 1
東漢至三國時期錯金銀朝天犼(ㄏㄡˇ)擺件
朝天犼有守望、等候的特性,當它對天咆哮時,被認為能夠傳天意、通民情,面南而坐的朝天犼,被稱為「望君歸」
時代: 東漢至三國時期 (西元25-280)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9.5 cm 長度:18.7 cm
寬度:6 cm 重量:940 g
質地: 高古青銅錯金銀
數量: 1
東漢至三國時期錯金銀勇牛擺件
勇牛身上主體紋飾為鳳紋,頭部、四足與身上局部處有捲紋,所有紋飾皆是東漢末年標準錯金銀紋飾。
時代: 南宋末元初時期 (西元1200-1300)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含座):約73 cm 座長:約32 cm
座寬:約32 cm
質地: 銅鎏金
數量: 1
南宋末元初銅鎏金菩薩佛首
髮冠為一片式天冠,高度較高、筆直向上延伸、非鏤空,天冠幾乎遮掩住髮髻,天冠中心有南紅瑪瑙,周圍以陰刻南宋末元初時期捲葉紋為飾
時代: 宋末元初時期 (西元1241-1301)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約60 cm 長度:約50 cm
寬度:約25 cm 重量:18,540 g
質地: 銅鎏金
數量: 1
宋末元初銅鎏金坐獅子自在觀世音菩薩
頭部比例較大,法像是鏤空天冠、中央較大,是遼金元時期法像髮冠特徵,髮髻高聳是宋朝法像特徵,臉型稍長偏V字臉
時代: 明朝中期 (西元1487-1567)
出土地點: 傳世品
尺寸: 高度:約50/49.5/48.5 cm
重量:6,475/7,115/6,840 g
質地: 銅鎏金 (黃銅)
數量: 1組3件
明中期(宮廷)銅鎏金三寶聖佛
三寶聖佛為釋迦牟尼佛、寶勝如來佛與藥師佛,法像頭頂有摩尼珠,漩渦型螺髮,臉型偏方、頭部比例較大、耳垂長過下巴,眉心有白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