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12 May 2025
蟲鳥認證 萬物共生 「清淨母語」現身蔬食文化節

「清淨母語」農場的耕作過程中,堅持「無私供養」的理念,拒絕使用化肥、農藥、趨避藥物和除草劑等,不進行病蟲害防治,致力保留土地原有的天然生命力。圖/清淨母語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5國際蔬食文化節—蔬福生活」將於5月16日至19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今年特別規畫展現台灣農業生命力的小農專區,匯聚15家無毒種植品牌,邀請民眾一同感受台灣小農的特色與多元魅力,發掘真正有益健康的優質農產品。

其中來自台東的「清淨母語」,由吳曦(筆名)與林慧雯夫婦創辦,30多年來堅持在農場實踐「無私供養」農法,拒絕使用化肥與除草劑,也不進行病蟲害防治,致力保留土地原有的天然生命力。所種植的蔬果與農產品原料,獲得「蟲鳥認證」,讓消費者得以品嚐真正的「真食物」。

「清淨母語」農場創立之初便立下「實證佛法,萬物共生」的願力,一方面尊重土地上的每一個小生命,並以「去我執」的角度,體證人與自然的共生,讓土地回歸本土生態所需的天然多樣性。圖/清淨母語提供

時光回到1988年,吳曦與林慧雯為了尋找最純淨的食材,帶著全家遠離城市喧囂,選擇回歸台東山林定居,並於隔年創立「清淨母語」農場。談到農場名稱的由來,林慧雯分享,「清淨」是吳曦取自《六祖壇經》中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母語」則源於她在農地感受到佛法的啟發——「我很想把在大地之母所看到的東西跟大家分享,所以叫母語。」

不殺生、不干預 在農場實證佛法

林慧雯表示,農場創立之初便立下「實證佛法,萬物共生」的願力,一方面尊重土地上的每一個小生命,並以「去我執」的角度,體證人與自然的共生,讓土地回歸本土生態所需的天然多樣性。她強調:「唯有豐美肥沃的土地,才能孕育健康作物,而真正健康作物才能達到食療的效果。」

「清淨母語」農場所種植的蔬果與農產品原料,獲得「蟲鳥認證」,讓消費者得以品嚐真正的「真食物」。圖/清淨母語提供

清淨母語農場第二代、產品經理吳偉廷則分享了一段小故事。農場初期種植高麗菜時,連年都遭遇「蟲蟲危機」,各種蟲蟲都來啃食,幾乎毫無收成,但農場仍堅持不干擾農地。直到第七年,蟲蟲們不知何時開始只啃食菜葉外圍的老葉片,現今每棵欉心都托著完美的高麗菜球,他道:「這是一種自然法則,生態有它自己的節奏,我們所做的,就是尊重它自然發生。」

「清淨母語」酵素系列。圖/清淨母語提供

林慧雯也補充,清淨母語的另一個目標,是讓農業從產業回歸生活。從生鮮蔬果到柴米油鹽,他們運用多元的自然發酵工藝與自然生態中多樣的菌種,讓每一口食物都能體現如星雲大師晚年對人間佛教的定義:「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自然、簡單,卻無比美好。

「清淨母語」竹鹽系列。圖/清淨母語提供

參展蔬食文化節 推出入門款新體驗

「第一代父母做的是萬物共生,我們這一代,則希望能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讀懂我們正在做的事。」吳偉廷以酵素系列產品為例說明:「父親製作的經典版酵素濃度高、味道濃郁,對部分消費者而言接受度較低。今年在蔬食文化節,我們特別推出全新的入門款,調整濃度,讓口感更溫順、更貼近大眾喜好。當消費者覺得好喝,自然也能感受到食療級產品對身體的益處,進而願意嘗試高濃度的進階版本。」

「清淨母語」銨瓶系列。圖/清淨母語提供

這五月蔬食文化節中,將可看到「清淨母語」推出的入門款與進階款產品,包括竹鹽、酵素、甘蔗優等系列,讓民眾可以現場嘗鮮、對照體驗。只要到攤位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適合自己的小贈品。

「清淨母語」竹鹽贈品。圖/清淨母語提供